實習或是人生的伏筆,結合校園所學及社會實踐,乃進入職場前重要的一課。高等教育局代副局長陳旭偉指出,局方於疫情期間加強對學生的關顧,創設各類實習機會,加深學生對本澳及大灣區發展機遇的了解,助其將來投身社會。未來將進一步豐富實習計劃,以及組織學生到國際機構實習,協助學生找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。
陳旭偉稱,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,對澳門大專學生而言,學習由線下轉為線上,校園生活消失,豐富多彩的暑假生活亦受影響。局方關注到大學生對實習的需要,為讓學生認識及體驗不同專業範疇的工作情況及就業前景,在本地及內地多個機構的協助及支持下,於今年七月、八月及十一月開展系列實習項目。
今年局方成功組織逾二百名大專學生於本澳及大灣區城市實習。當中約半數學生前往灣區城市如珠海、江門、廣州及深圳等地實習,實習機構包括政府機構、私人企業及公營企業。部分學生更有機會參與騰訊港澳英才培訓計劃的實習項目,親身到中國百強企業了解運作模式及企業文化,更清楚自身專業的發展,更有信心規劃自身生涯藍圖。
他提到,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大會,提出“要充分運用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,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來內地學習、就業、生活,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、全面交流、深度交融,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”。為此,高教局組織學生前往灣區多個城市實習,鼓勵學生未來到灣區發展。實習讓學生更了解灣區的經濟、社會、金融等發展及國家企業的發展規模和情況,進一步把握灣區良好機遇。
明年將承接原由人才發展委員會和澳門基金會合辦的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習計劃”及“聯合國難民署實習計劃”。同時,會繼續舉辦豐富多元創業就業活動,期望學生透過在國際組織實習,從工作歷練中促進其專業成長,也讓學生能站得更遠更廣。並持續鼓勵學生出外交流,協助學生探索及了解自我,開拓國際視野,放眼世界。
正於倫敦國王學院修讀生物醫學專業的林浩弘,透過暑期實習計劃將所學與實務相結合,累積社會經驗並拓展人際網絡,為將來投身社會作好準備,同時開創未來到大灣區城市發展的可能性。
林浩弘指出,上學期由於疫情關係回澳,為免浪費寶貴的暑假時光,利用假期參加“青春黃埔行”港澳高校學生社會實踐活動(澳門專場),藉此吸取工作經驗。獲分配到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擔任醫學檢驗實習生,了解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情況,實習崗位與修讀專業對口。透過實習他不單擴闊社交圈子、結識不同領域的朋友,也豐富了實驗室工作的經驗,對未來升學及就業有很大幫助。
先後於英國、美國及本澳學習或實習交流,他坦言近幾年從未踏足內地。今次到內地實習和生活後,感到內地變化很大、很先進,尤其是大灣區近年發展迅速,在科技領域十分發達。正由於今次實習體驗提供良好機會,親身感受內地在生物醫學研究的發展步伐,絕不落後於英國或美國,不論設施設備抑或研究項目均緊貼潮流趨勢。為此,內地將成為他畢業後其中一個有意發展的地方,增加了日後回流的信心。
他希望未來特區政府可持續舉辦這類實習計劃,為不同領域及專業的學生創設更多實習機會,有助規劃發展路向。
今年疫情打亂了不少人的計劃。中山大學臨床醫學大五學生甘惠琳原本於暑假期間,獲學校安排於內地醫院實習,但疫情影響到有關安排。她最終透過“你想前途──澳門大專學生實習計劃”,找到對口的實習機會,提早體驗醫院工作模式,藉此鞏固知識、豐富經驗,有所得著。
甘惠琳表示,今年暑假本應在醫院實習,但疫情影響回校上課及有關實習安排。與其整個暑假賦閒在家,不如利用假期實習充實自我,便報名“你想前途──澳門大專學生實習計劃”,在八月初前往江門市新會區人民醫院實習。
這次是甘惠琳的首次實習,先後到外科及內科體驗,導師用心教導各醫療操作的步驟,放心讓她動手實作,吸收不少實戰經驗。亦從中見識到醫生跟病人溝通的重要性,因很多時病人對病情有不清楚的地方向醫生提問,作為醫生要耐心解答問題。此外,當地有關部門十分重視該計劃,在實習之餘,周六、日會安排活動讓學生認識及感受江門,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。
現時學業回到正軌,正按學校安排於中山大學附屬醫院實習。她稱,透過該計劃已提前體驗實習,可更鞏固知識、獲得工作經驗及提早接觸社會,令現時實習更為順利。同時在內地實習期間,她能接觸的病人較多、病種多樣,加深其考慮畢業後留在內地繼續深造,吸收更多經驗後再返回澳門發展。
在昆士蘭大學修讀運動及營養科學的大三學生鄭希瑤於八月參加“你想前途──澳門大專學生實習計劃”。她指出,留學生由外地回澳,缺乏社會經驗,亦對本澳就業情況了解有限,很難於短時間找到好的實習。是次計劃正好提供實習機會讓學生及早接觸社會,了解修讀科目與實際應用的差距,並可擴闊人脈網絡,有利自身未來發展。
鄭希瑤透過計劃於一間本地健身企業擔任教練助手及見習教練。她表示,由於修讀的專業較為冷門,加上是留學生,難以找到實習機會,該項計劃填補今個暑假的“空白”。
通過參加有關計劃,豐富了閒暇時光,有不同於讀書生活的實踐經驗。更在實習期間結交一班志同道合的同事朋友,給予不少在運動專業上的建議。如此種種,令其對相關行業的前景有更準確認知,有助鎖定規劃生涯的方向,推動未來繼續升學增值自我,尋求更大的發展路向。
四周的實習時間雖不長,但鄭希瑤獲益良多,學到不同的新知識,也有機會嘗試舉辦活動及挑戰自我。最難忘的是實習企業在當月的每個周六,都與慈善流浪狗機構合辦活動,宣傳運動健康理念及支持公益。她與同事一起構思並完成這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,實踐經驗得以大大提升,並從中獲得很大的滿足感。